您当前的位置:理论政策

新形势下如何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

发布时间:2017-9-2 9:53:36
 

    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、工商联委员联组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建立以“亲”“清”为核心内容的新型政商关系。这一要求,对新型政商关系作了新的定位、指明了建设途径,为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指明了方向。民无商不活,国无商不兴。一个地方的发展,离不开“商”,自然,官商交往也就必不可少,良性积极的政商关系是促进民营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,建立良好官商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官商之间如何交往,交往的底线是什么,如何构建“亲”“清”政商关系? 
    一、当前政商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
“权力就像一把火,企业家离远了得不到温暖,离得太近又会被烧伤。”这是一些民营企业家对权力的调侃,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政商关系尚存的问题。 
   (一)“亲”而不“清” 
    一个企业,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起来很不容易。过去,由于一些原因,在旧有规则下,民营企业家与官员的交往就像在刀尖上舞蹈,有时一个官员落马会使几家企业受到牵连,企业的诚信、管理、资金、项目都会受到冲击。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,一是某些企业家自身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等方面存在短板和缺陷;二是有些官员贪念太重,想借商人之手完成权力变现。如果官商之间仅仅是一对一的金钱关系,那么,其结果必定是权力与资本的不法勾兑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官商勾结。 
   (二)“清”而不“亲” 
    当前,政商关系还存在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,即“清”而不“亲”,干部对企业“敬而远之”。尤其是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,一些领导干部因怕犯错误而不敢为、不愿为、不作为。“不敢为”的主要表现是:一些领导干部谈商色变,只怕不“清”,不怕不“亲”。见了企业家“躲着走”,只怕“常在河边走,哪能不湿鞋”,甚至“不接电话、不批文件、不办事情。”“不愿为”的主要表现是:一些领导干部以消极态度对待民营企业家,到企业调研,推动工作明显少了,一些干部与企业家不怎么联系了,干部对企业没有积极性了。一些领导干部对企业家采取“软拒绝”,表面上客客气气,但不拍板、打“太极拳”。推诿扯皮,为避责而不作为,怕担当而不作为。抱着“只要不出事,宁可不做事”的态度;有的新官不理旧账,前任领导定的事,后任不予理睬。由以前的“脸难看、门难进”,变成了“饭不吃、礼不收、事不办”。这不仅影响到企业的发展,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极为不利。 
    二、正确认识“亲”“清”政商关系
对领导干部而言,“亲”就是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,帮助解决实际困难;“清”就是清白纯洁,不搞权钱交易。 
    对企业来说,“亲”,就是要积极主动与党和政府沟通情况、交流看法,取得政府的理解和工作上的支持,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建言献策,支持地方发展,充分发挥好企业自身的作用;“清”就是要洁身自好、遵纪守法,清清白白地做事,堂堂正正地经营,提升企业形象,促进经济发展,履行社会责任。  
    长期以来,民营企业有一种误解,认为在国内做生意必须与官员搞好关系。潜台词是,离开权力的扶持,生意很难做大。这是一种习惯性偏见。企业要生存发展,离不开良好的政商环境,企业和政府部门保持良好沟通,或者政府部门为企业提供良好公共服务,都不能庸俗化、简单化地看作“官商勾结”。总的来说,积极政商关系的构建,既需要官商保持正常的联系和交往,又要使官商各安其道并行不悖,真正做到有交集而无交易。 
    三、构建健康政商关系的建议 
    如何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“亲”“清”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,构建健康的政商关系?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。 
   (一)简政放权、加强服务、 营造“亲”的氛围
  新型政商关系的“亲”意味着什么?对商界而言,扶持企业发展,简化便捷政府审批就是“亲”,努力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就是“亲”,尤其是对民企与国企一视同仁才是真的“亲”。
  调研中发现,“办事难、办事繁、办事慢”甚至“找不到门”的问题依然存在。另外一些促“亲”的措施难以普惠,可能有失公平。
  企业负责人建议,完善法律法规,健全配套规章,优化为民营企业办事的激励约束机制,使“亲”的阳光经常普照,同时,要完善社会法治环境、完善信息双向沟通机制、完善社会信用环境,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;各级党委政府建立覆盖面广、互动经常的政商沟通机制,健全企业诉求的收集、处理、督办、反馈制度,强化反映问题、解决困难的途径。  
   (二)斩断利益链条 守住“清”的底线
  “如果说‘不亲不清’是吃拿卡要的浅腐败、微腐败、基层腐败的话,那么‘亲而不清’、官商勾结就是深层次腐败、大腐败。” 要斩断官商勾结利益链条,就要下决心解决领导干部子女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,割断权力与资本不正常结合,同时要切实规范权力运行,尽量减少官员自行处理人、财、物等方面的权力,并开展一些重点环节的专项治理,下重拳整治招投标领域的乱象。
  现阶段,庸俗的政商关系其原因除了官员权力寻租之外,也有一些是企业对官员的利益“围猎”。因此,对民营企业来说,要树立起求真务实、创新创造的企业家精神,依法诚信经营,靠人才竞争、靠实力生存、靠市场发展、靠创新壮大,不搞投机取巧、勾肩搭背、暗箱操作。“通俗地讲,就是‘有事学会找市场,不能只想找县长’。”
   解决当代中国的政商腐败问题,不能单从企业家品质、道德层面考虑,还要从制度建设层面考虑。构建新型政商关系需要建立服务型政府,在简政放权的同时,将必要的行政权力关进笼子,规范运行,而不是滥用,要营造一个企业不再绞尽脑汁“巴结”政府的制度环境。
    (三)让政商“亲密”而不失分寸 “清廉”而不冷漠相视
  调研中发现,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家们对于如何把握“亲”与“清”的度存在困惑,有的地方官员矫枉过正,以不接触企业作为廉政的象征,或者出现了“门好进了、脸好看了、事情却难办了”的“新衙门主义”。 
   “有的干部为企业服务时,对哪些可以做、哪些不能做有时拿不准,比如在引进客商、组织产品销售等牵线搭桥的工作中,有时既不能‘独善其身’,又不能‘逾越雷池’……有的企业家在遇到困难时,感到不找领导办不了、找领导又怕给添乱。” 建议,由中央作出顶层设计,出台政策文件,为地方提供指导和遵循。 
   (四)发挥法治的作用,构建政府与企业良性互动的政商机制和环境。 
    在市场运作过程中,若法治始终在场,则权力不敢任性,企业不敢乱来,市场交易也将获得有序运转。阻断权力与金钱勾结的脐带,不能坐等市场规律发生作用,要更主动发挥法治的力量。用制度消除“没有原则的政治”与“没有道德的商业”。官员要坦荡真诚地与企业家交往,积极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和期盼,主动吸引企业家与政府沟通交流,形成讲真话、说实情、建诤言”的互动局面。各级工商联、商会组织也要积积极发挥工商联桥梁和纽带作用,使政商关系在“清”的前提下“亲”起来。 
    总之,“亲”则两利,“清”则两安。把握“亲”“清”两个字,需要政商恪守法治底线、诚信原则、公正标尺和双赢目标,既要切莫勾肩搭背、过从甚密的官商不分,又要防止谈商色变,为官不为的碌碌无为,做到有交集不交换,有交往不搞交易,携手共建交往有道、公私分明、廉洁互信、各尽其责、共谋发展的良好新型政商关系,清本正源,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,推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持续健康发展,以优异成绩和良好精神风貌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。